底层思维教育官网

每个家族都期望自己的基因更加的优秀,期望没有错,为何结果越来越糟,哪里出现了问题?


期望孩子变优秀有错吗?

其实,很多家长想要让孩子变得更优秀,这个是正常的,也不完全是炫耀,更多的是让孩子满足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不如意,或者是满足自己匮乏的一部分吧。比如:小时候家里穷,那我就希望我的孩子能够过上一个富裕的生活;以前家里祖宗三代都是文盲,那我就恨不得我们家能够出现一个大师或者是做学问的人;有的家庭是暴发户,赚了很多钱,他就拼命地想要给自己挂上一些学术成就的东西,就花钱去出书等事情,或者让孩子在读书方面有更大的成就。实际上,孩子更多地承载了父母对美好未来的一种期待,而且这种期待其实是正常的,是合理的,因为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家族变得更好,让自己的基因能够更好地传播下去。

那么,为了让自己的基因更好地传播下去,必然就要让他变得更优秀,让自己的子子孙孙变得更优秀,这不是什么错误,也没有什么毛病。事实上,每个人不管是用何种态度,其实都是在为这个目标而努力,只是说你的手段是符合科学的还是不符合科学的而已。



所以,我们说那些把孩子逼得很,逼得要命,逼得孩子都想要自我了断的家长,并不是他的期待有什么问题,我认为就是他的手段不符合科学,他只是简单地索取,简单地敦促,简单地打骂。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让孩子得到一个结果。他们并没有培养孩子的核心能力,没有在关键时期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去培养关键能力。他缺少这种认知和操作能力,所以把孩子给培养砸了。

让孩子变得优秀并没有什么问题,而且人的欲望是无限的。比如说,我的孩子刚上小学的时候成绩在中间,如果他在三年级的时候变成了班级前几名,这个时候我内心最大的期待必然就会稍微增加一点。既然能够在班级名列前茅,说不定他到小学毕业的时候能够达到年级前列,这是很有可能的事情。如果他在小升初的时候在年级名列前茅,那这个时候我就会大胆地设想一下,他会不会考上清华北大?看这个趋势下去完全有可能。所以,人对一件事情的发展肯定是动态的,它一定会随着事态的发展对这件事情有一个预估。预估以后,可能就会有一个预设,有预设之后就会为达成这个预设去做一些铺垫,所以这个也是正常的。正是因为每一个人都有想成为最好自己的这种孜孜不倦的欲望,所以人类文明才得以迅猛地发展。

所以,这个没有什么错,错在这个人不懂儿童、不懂教育、不懂成长心理,他啥也不懂,连基本的情商都不懂。但是你说他不懂情商,他在拍领导的马屁上还很有一套,但是对儿童,他没有一套。所以,我们认为这种高情商不是真正的高情商。真正的高情商是成就他人,而这种利用人性的需求去满足对方,来索取自己想要的利益,不是真正的高情商,这是骗子的行为。真正的高情商是我愿意用我的聪明智慧来成就企业,让企业能够发展更大,来帮助企业实现它的愿景。我愿意付出我的努力,让我的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。这样的话,他能够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的贡献,这种成就他人的能力才是真正的高情商



所以,绝大多数父母搞砸事情,不是因为他把孩子变成炫耀的工具,而是他不懂儿童的规律、成长的规律、学习的规律。他不懂这些东西,他也不想去研究,他祖传没有这些能力,他又不研究,那他十有八九会搞砸。所以就出现这么一个结果,看上去这个父母是为了炫耀自己,其实不是,其实每个人都想把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好,把孩子带好,那也都属于父母自身的一件事情。所以,把孩子带好确实就是父母的荣耀。这也没有什么问题,主要就是我们要讲究科学,我们要用科学育儿的规律去育儿,我们要用儿童学习数学的规律帮助他学好数学,我们要用语言的规律帮助他学好英语,我们要让他在小学阶段做小学阶段的儿童最需要做的事情,这样的话,孩子才不会出现这些问题,他才会真正地在未来潜能焕发,而不是让孩子在幼儿阶段或者小学阶段就呈现出这种超长的能力。

事实上,有很多天才在小的时候看上去比较呆,比如说爱因斯坦、爱迪生,这些人都比较呆,甚至不光看不出他比别人聪明,甚至还觉得他有毛病。小的时候不是去展示这些东西,小的时候就得傻玩儿,满足儿童阶段他真正要满足的事情。那些从小就会做口算题,就会说英文并没有什么重大的意义,没有什么特别之处,有很多这样的孩子,所谓的天才,长大以后就泯然众人矣。他在小时候只是掌握了炫耀某种技能的能力,并没有把这种过目不忘,或者从小就能理解抽象问题的能力真正应用于现实生活。他只是在炫耀某方面的技能,没有把他的天赋用于未来的创作,所以这样的天赋就会被泯然于家庭。

 

Collect from 底层思维教育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