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读:《增广贤文》里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心理 作用机制
一家之际在于和,一生之计在于勤
一、“一家之计在于和”:
为什么“和”能够给一个家庭带来希望?因为“和”能够减少内耗,“和”能够增加
劳动力,“和”能让人高效的工作。“和”说明没有搞矛盾,没有闹矛盾,没有互相拆台,所以他们所有的精力都用于生产和
劳动,而不是内耗。如果大家都在缓和关系而
努力,没有时间去工作,没有时间去创造,这个时候就形成了内耗,所以生产效率会降低。如果有孩子的话,孩子因为“不和”而
学习效率降低,无法专注
学习,所以“不和”会造成内耗,“和”才能够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情。

这就是“家和万事兴”,“一家之计在于和”的底层逻辑,“和”能够避免内耗,“和”能够促成专注高效的工作。
二、“一生之计在于勤”:
勤劳,按以前的意义来讲,更多的是去做一些具体生活中必须要做的事情,主动积极,然后承担责任。那么,底层人民哪个不勤劳?所以,勤劳并不能真正意义上致富。

勤劳的人一直在为生存安全而
努力,一直拼命的在争取生活的资源。所以他们完全没有时间去思考,没有时间去系统
学习和进步,他们的命运被死死地锁在了最底层生理需求满足的层面。
就是说在生存方面花的时间越多,那么你越不可能挣上钱,你越不可能翻身。因为你要想跨越阶层,必须要提升你的认知,提升你的操作能力。而且这里说的操作能力不是你去挣钱,而是你要
学习一件事情是如何做成功的逻辑以后,你有把它执行下去的能力。
真正想要改变命运,必须要
学习。但是连饭都吃不饱,我哪有钱去
学习呢,哪有时间去
学习呢?这就是一个鸡生蛋,蛋生鸡的问题了,你不
学习怎么进步?你不进步怎么跨越阶层?但是
学习又要钱,那你说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?

好在现在的移动互联网给到了所有人最大的公平,就是大家都可以花很少的钱接触到世界上最先进的思想著作。
底层的人民光是靠勤劳是无法致富的,这个问题值得大家去思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