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一个“优秀留学生”突然陨落的思考
转发头条上看到的一篇帖子:
1、前几天在头条上看到了一个心碎的妈妈,她有一个独生儿子,今年22岁,在美国读大四。
去年12月,他的儿子没有给她留下一句话,便以自杀的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。

2、她回忆起,在美国病毒肆虐的那段时间,自己因为担心儿子而常常夜不能寐,但是每次提出视频的请求,都遭到儿子的频频拒绝。每次她收到的回复都是: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。
3、无奈之下,她只好每天给儿子发一个红包,只要儿子收了红包,她就安心了。
在出事前不久,儿子曾经在视频的时候隐约告诉过妈妈,他有同学在吃抗
抑郁药。他说,他觉得自己也应该去看看医生。

4、她发现,视频里的儿子胡子拉碴,头发也非常凌乱油腻,完全不是以往那个注重形象、阳光帅气的样子。
她第一反应认为,肯定是玩游戏闹的。于是,便告诫儿子要控制自己玩游戏的时间。
5、儿子答应了。

再接下来,儿子说元旦考完试以后,打算和几个同学去纽约玩一下。妈妈二话不说,第二天就给儿子打了一笔钱。
6、收到钱后,儿子回复妈妈说:谢谢妈妈。
没想到,这竟然是母子一场,儿子对妈妈说的最后一句话。

7、她说,其实这一切事先都有征兆,其实这一切都可以避免。只因为自己太粗心,才把唯一的宝贝弄丢了。
尽管如此,她仍然想不通:儿子
学习成绩优秀,初中读寄宿学校,高中读国际学校,大学远赴美国
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。生活在帝都的他,从小不缺钱,也不缺爱,为什么会选择这条路呢?
8、最后,她说:自己把唯一的宝贝弄丢了,余生,幸福和快乐都将与自己无缘。

这世上从来都没有感同身受,但是她泣血的字字句句,仍然令我泪流满面。
学员一的反馈:1,他是独生子,从小没有兄弟姐妹陪伴交流

2,儿子形象出现问题,她判断是游戏惹的祸,并且不懂儿子的暗示,说明母子链接不畅
3,儿子已经出现
抑郁的症状,妈妈浑然不知,还是安排他不要打游戏,无视孩子的精神生命出了问题。
4,被孩子的优秀迷惑,认为成绩好肯定心态好,啥都好

5,文中没有出现爸爸的描写,父子链接估计也不好,缺乏力量感
学员二的反馈:从母亲描述可以看出

1.儿子都22岁了,母亲还要管控孩子玩游戏的时间,说明孩子从小被管控
比较多,没什么自由,缺乏真正的爱!
2.疫情期间,母亲焦虑不安,跟孩子相处沟通障碍,儿子不愿意跟母亲视频,唯有金钱的来往,说明孩子的父母不懂孩子,以为给钱就是最好的爱!与父母连接断掉!
3.孩子从小
学习优秀,初中寄宿,大学就远赴国外,从小生活优沃,母亲说不缺爱,很大程度孩子在生活上事事被安排好,没有自主的选择,生命价值来源单一,同时与父母连接断掉,与内在自我连接断掉,没有
梦想和目标,一旦学业完成,就没有了未来和希望!

4.视频上儿子跟母亲暗示自己有
抑郁症,而且从以前注重形象,到现在胡子拉扎,毫无形象,母亲都看不到孩子的需求,说明孩子长期被忽视状态,父母看中的很可能只是孩子的成绩,没看到孩子真正的需求。
学员三的反馈:痛心,惋惜

从文字中可见:
1、妈妈担心儿子而常常夜不能寐,但是每次提出视频的请求,都遭到儿子的频频拒绝
——可见母子链接不好,几近断掉。夜不能寐可见母亲是个本身缺乏安全感的人,极度恐惧,这样的母亲,对孩子一定是极度控制型的养育方式。

2、无奈之下,她只好每天给儿子发一个红包,只要儿子收了红包,她就安心了。
——妈妈把物质当成爱,跟儿子的链接仅仅通过钱(红包)维系着。
3、在出事前不久,儿子曾经在视频的时候隐约告诉过妈妈,他有同学在吃抗
抑郁药。他说,他觉得自己也应该去看看医生。

——母亲是个感受力很弱的人,与儿子不能心心相通,儿子这么明显的告诉妈妈自己
抑郁了,妈妈竟然毫无觉察。
4、她发现儿子胡子拉碴,头发也非常凌乱油腻,完全不是以往那个注重形象、阳光帅气的样子。第一反应认为,肯定是玩游戏闹的。告诫儿子要控制自己玩游戏的时间。儿子答应了。
——妈妈发现儿子状态不对,第一反应竟然以为是玩游戏闹的,根本看不到儿子的需求,看不到儿子这个人,还在遥控,简单粗暴地不让儿子玩游戏。把这个孩子唯一的精神寄托也断掉了。

儿子答应了:可见这个孩子的精神生命弱到极点了,顺从,听命惯了。
5、儿子说打算和几个同学去纽约玩一下。妈妈二话不说,第二天就给儿子打了一笔钱。
——给儿子钱是这位妈妈唯一施爱的方式,并无感情传递,孩子缺爱,从小到大都极度缺爱。

6、她说,只因为自己太粗心,才把唯一的宝贝弄丢了。
——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,妈妈竟然一个“粗心”了结,无知、无意识,根本不知道错在哪了,可悲,令人痛心。
7、她仍然想不通:儿子
学习成绩优秀,初中读寄宿学校,高中读国际学校,大学远赴美国
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。生活在帝都的他,从小不缺钱,也不缺爱,为什么会选择这条路呢?

——妈妈眼里只有
学习没有人,这个孩子被严重忽略,严重缺爱。初中、高中寄宿,大学又远赴美国,脱离家庭,跟家人的链接极弱,这么弱的父母链接,猜测他的社会化链接也好不到哪去,与内在自我的链接也好不到哪去。妈妈认为的爱就是物质的给予,看不见孩子精神人的需求,一个精神上枯萎的生命能坚持到大四已经是奇迹了。
学员四的反馈:1,没有留下一句话,说明对世界没有任何留恋了,也没有任何向往,也就是说对父母也没有想说的,无爱无恨,亲子连接是脆弱的,几乎是断掉的,与社会,与自我的连接都是脆弱的。

2,视频频频不接,胡子拉碴,说到有身边人吃抗
抑郁药,说自己可能也需要就医,这是再向母亲发出求救信号,说明经历了痛苦挣扎和母亲求救,但母亲显然和孩子连接是有问题,都没有察觉孩子的情绪状态
3,把
抑郁情绪当做玩游戏,母亲进一步否定孩子的感受,让孩子最后一点生命价值都损掉了。
4,孩子是独子,且求学经历来看,初中开始早早离开父母,父母连接没有连接牢固。另外可能孩子智商高,成绩优秀,父母就关注的更少了,认为孩子自己可以完成学业,家境很好,孩子的生活物质富足,但精神匮乏,生活只有
学习,文中没有提到爱好,挑战,探索,
朋友等,似乎只有
学习和游戏,那么说明在这个妈妈眼里,和孩子连接的只有
学习和游戏,没有良好的亲子连接,想必社会化连接,这个孩子的自我连接也是没有建立起来的。5,去了美国,在学业即将结束的情况下,没有了
梦想和目标的支撑,没有奋斗的方向,人陷入了
抑郁中,求救还不被发现

6,孩子不接视频,妈妈的反应是发红包,孩子说要出去玩,妈妈的反应也是钱,在孩子心里觉得,这个妈不是情感的根基,只知道用钱解决一切。
7,全文没有提到爸爸,那说明孩子力量的源泉也是不靠谱的
一个没有力量,父母连接,社会化连接,自我连接都没建立好的人,没有
梦想和目标,没有爱好,生活里只知道
学习和游戏,其实就是空心病的状态,在即将结束
学习之路的时候,空心病状态旧疾成疾,发展成
抑郁状态,最后结束了生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