底层思维教育官网

高一孩子一回家就机不离手,咋办?


家长问:孩子高一,每天除了在校不带手机外,其余时间机不离手,咋办?

陶老师回复:首先必须搞清楚孩子为何拿着手机不放?孩子现在花那么多时间去玩手机,只因玩的时间太少,在学习上投入太多精力了,每天就盼着有点自由时间。玩手机是一种自我放松,他在学习上付出越多,透支越多,就越需玩手机来弥补。当然也可干别的,如:阅读、运动等。问题是那些方式没有玩手机更快、更方便获得快乐。玩手机能迅速找到让他满意的东西,给他带来快乐,而且这个过程不依赖别人,也不需付出太多成本,所以这是他当下最容易的选择。至于过去有的孩子喜欢阅读,有的喜欢科技活动,有的喜欢弹琴,但为何到最后又不喜欢了呢?那只是因为现实生活的痛苦和压力太大,干那些事得到的快乐不够,或者来得没那么快。比如弹琴或去读一本书,需要很长时间,而且这个过程还要付出一些意志力,没有玩手机那么简单快捷。当然还有比这更快的,诸如去吃点酸辣粉、麻辣烫或干点别的来获得底层的满足,但父母也不一定有求必应,或许担心不卫生有害健康。所以目前玩手机比较安全、方便、成本低,不影响别人,能够自我满足。让他少玩手机,去锻炼、阅读,那些东西能瞬间给他带来快乐吗?那是父母需要的快乐,不是他需要的快乐吧?而真正需要得到精神缓解的是孩子而不是父母。运动能促进大脑分泌多巴胺,带来快乐,可得付出意志力啊!而玩手机不需要意志力。所以有多少痛就需要多少疗愈。想让他少依赖手机,就要解除学习给他带来的痛苦和压力。让孩子少看书,少写作业,父母、老师同意吗?所以减少压力,提高他精神生命的强度,才能真正解决问题。凡是在高考之前厌学抑郁的,往往都是精神生命比较脆弱、敏感,成长有缺失的孩子。一个在健全、和谐、幸福家庭中长大的孩子,就算有时也讨厌比较无聊的学习,但一般不会那么早放弃努力,依赖玩手机来自我疗愈。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讲,父母现在最容易做到的就是强大孩子的精神力量,让他能应对这个年龄段的学习和生活压力,这是最佳的选择。如何去做呢?还得按我们的“智慧父母基本功训练营”、“智慧父母高情商训练营”的方法去做。

 

Collect from 底层思维教育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