底层思维教育官网

对自己太好,不想吃苦,是生活太安逸了吗?


一个家长说孩子对自己太好,不愿意吃苦,是不是因为生活太安逸了?

你认为一个人在艰苦卓绝的时候想要休息和玩,还是在无所事事的时候想要玩?一个人是在饿了的时候特别想要吃饱,还是在吃饱了以后还想要吃饱?请问一个人天天去吃自助餐,那他还想去大吃大喝呢?还是很少吃饱饭,他才想要去吃大餐?所以,大家一定要学会简单的思考,这些道理不言自明。但是为什么会有人认为因为生活太安逸,然后选择什么也不干呢?这种情况可能会出现在某种阶段,比如说过去实在是太苦了,突然一天有钱了,然后就什么也不干了。这是有可能的。比如说,有的拆迁户过去过得紧巴巴的日子,突然一下就分到了几百万,那赶紧去买个车,赶紧去买个楼,然后赶紧去过上一个什么也不干的日子,收租婆的日子。我们说这叫历史巨变,当然这个历史指的是个人的历史,就是生活发生巨变的时候,一个人的生活智慧没有办法及时进行调整,他对自我的认知不足,他的心理能力不足以支持他在任何状态的一个生存的方式,所以在这个时候,他突然陷入了一种困境,然后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,以前的理想一下子就实现了。他可能要花很长一段时间躺在这个阶段。

但是同时,你也会发现仍然有一些拆迁户突然拿到几百万,买了个好车。但是,你让他躺平,闲着无聊,他也过不下去。然后,他很有可能去找一个保安的工作。开着豪车去做保安的工作,也不是为了什么,就是找点事做,这样的人也是有的,而且这样的人大有人在。



当然,我相信更多的人,只要他的智力和心理能力能够支持他去做一些有挑战的事情,一旦拿到一笔不义之财,他很有可能会想我要去做点什么事情,挣更多的钱,或者是做更大的事情,或者是帮助更多的人。但是,这是有个前提的,就是他的智力水平、他的认知、他的心理能力,能够支持他去做有挑战的事情。

那我们回到现实的情况,如果一个孩子过去生活在一个很痛苦的学习状态,突然有一天你允许他不学习,允许他不要考试了,他很有可能就躺平了。但是要注意,现在的躺平不是因为生活太安逸了而选择的躺平,而是因为过去太痛苦了,他突然有选择的机会了,就选择了躺平。这个不是因为生活太安逸,而是过去太痛苦,所以现在的躺平是为了逃离过去的痛苦,修复过去过多的消耗。当然,有的心理专家,甚至有些精神科的医生会告诉你:一定要逼着孩子去上学,一旦允许他躺平,他就真的不去上学了啊。这是个事实,但是这事实并不是说你就真的必须要逼着他去上学。因为,他过去天天都在上学,最后上不了学了。现在仍然继续逼着他去上学,肯定是不行的。如果要行,干嘛会去看病呢?要行的话,你干嘛会去到处找解决方法呢?很显然,天天去上学,如果有一天上不了学了,那肯定是不行了,不能听他们说的必须要逼着他。之所以有些人,你允许他躺平,他真的回不去了,那是因为他过去的消耗太多了,如果你再让他去上学,他可能就会自我了断了。每年那么多的孩子自我了断,你以为是什么原因呢?你允许他不去上学,至少他不会自我了断,至少他还活着。

你到底是要一个活着的孩子,还是要一个很有可能会自我了断的孩子?这是你要做的决定,因为你家孩子又不是他家孩子。如果听了他们的话,孩子自我了断了,谁来承担这个责任呢?这些厌学的孩子情况是一样的。如果你允许你的孩子不去上学了,允许他什么也不做了,他很有可能会选择躺平,但是现在的躺平是因为他没有半点力气去做其它任何有意义的事情,没有半点力气去面向未来的事情。如果但凡有点力气,他都愿意把学习啃下去好吗?他不就是坚持不下去了吗?所以,这个时候的躺平不是因为你的允许,而是因为他确实干不了了,就像一个人每天都要睡觉一样,你怎么就不能连续工作呢?你怎么就不能更努力一点呢?我看比你收入高太多,成就比你高太多的人睡觉的时间都比你短,你为什么就睡那么多时间呢?你为什么还刷那么多短剧?所以,同样的道理,你之所以不愿意更努力,或者耗用更多的专注力去继续学习,获得更大的成就,原因在于你对自己的评价是:继续努力是没有用的,而且你也没有力量去努力了。你必须要躺平一段时间,才能够在第二天持续。



这么简单的道理,很多家长竟然难以理解,无法相信。说简单点,他就是想要孩子满足自己的要求,而不是自己想要去帮助孩子。对孩子提个要求,他就自动听话做到,那不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事情吗?所以我们说这样的父母其实不是孩子的父母,他只是“家长”。当然,我说的这个家长不是社会角色上的家长,更像是一种具有某种讽刺意义的家长。就是这种家长,不再是孩子的爸爸和妈妈,是向孩子索取成绩,索取付出的贪婪的奴隶主。他不想付出,他想让孩子付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。索取这些生命价值本来就比较低的孩子,你能索取到吗?你能再索取出来,不早就给你了吗?所以,你也会发现很多孩子在幼儿和小学阶段比较听话,好像你说什么他就去做了。你让他认真预习、复习,他真做了;你让他把笔记写的跟一朵花一样,他也真做到了。但是,你要注意,这样做就是付出,这样做很有可能引发孩子过度的付出。所以,他为了满足父母的需求,不断地付出,直到有一天他的生命力耗尽,付出不了了,这个时候你再逼着他去上学,逼着他完成作业,他也完成不了了。

你认为是不是现在的生活太安逸,每天让他吃好吃的,他想吃什么都满足;是不是因为我们对他好好的,从来不打骂他,他就变成这样了?可能你还会觉得自己对他太好了。其实不是,其实是他的生命力早已经在满足你们的需求过程中已经耗尽了。当然你只是没有发现这种消耗的巨大存在,你认为一个人的努力那不是天经地义的吗?但是,努力必须在有限的程度,必须在一个儿童能够承受的范围,必须在一个哺乳动物合理的范围。你们自己想想你的孩子每天在学习上的付出,它是一个哺乳动物几百万年以来干过的事儿吗?你们觉得孩子在学习上的高强度付出、无意义的死记硬背、为了未来的好成绩而不断地去进行刻意训练,这样的事情是哺乳动物、是人类几百万年以来干过的事情吗?如果这件事情如此重要,人类早就这么干了。所以,你不需要想太多,你只需要去看你的孩子的精神状态是不是越来越好?开心程度是不是越来越糟糕?你就能辨别他现在做的事情是否超限,一旦超限,他的生命就不可能持续。当然,这里更多指的是精神生命。如果一旦超限,一旦他的消耗越来越多,他的状态越来越差,他的精神生命的夭折是必然的。你不要抱任何期待,不要觉得你的孩子可能是个例外,可能是个幸存者。你不要抱任何希望,只要他的状态越来越差,快乐越来越少,说话越来越少,脾气越来越大,他的精神生命离夭折就不远了。

所以,必须要赶紧悬崖勒马,必须要赶紧去做疗愈孩子的事情,必须要赶紧恢复孩子未来生活的意义、生存的意义,要不然精神生命夭折跟肉体生命夭折是一样的,结果就是它不可能再有任何创造性,不可能创造任何的价值。活着跟死了一样,就是我们说的有的人七八十岁才死才埋,但是十几岁就已经死了。很多人都是这样,精神夭折。

 

Collect from 底层思维教育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