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乎别人的眼光,孩子的出路在哪里?
学习压力大,过分在意老师家长的眼光,该如何改变孩子的现状?
家长:我们家孩子初一男生,小学成绩不算最优异,但是还可以。孩子的性格脆弱一点,也
比较敏感,
比较在意别人的眼光。对别人的关注
比较在意,自尊心
比较强。现在初一下学期,目前这两天有一点情绪问题,早上起不来床的时候,总有点想说不想上学,就是不催他的话,他自己又想去上学。因为他还是有
学习的想法和要求。但我也关注您很长时间了。我觉得其实在这方面需要一些改变,如果再不改变的话,可能会有些问题存在,所以我很困惑。我的问题是,我感觉听了你这么多课以后,我在小学过程当中对他的
学习观这方面的教育不算是很到位。可能我自己也有点只注重
学习,你要求就是可能说
学习做好了,其他事情才能做好。对于其他多方面的兴趣没有多培养,多关注。现在很着急,就因为毕竟是火车,已经上了这个轨道,现在已经出现了这种苗头,我再把它往回拉的时候我怕拉不回来,或者说拉的时候不算是很成功。我觉得他除了
学习上畏难情绪重,他在学校跟同学没有什么其他太大的问题,就是说能跟同学们正常的去玩,交流还不错。但是如果涉及到成绩,,因为他成绩
比较好,老师会拿另外一个同学跟他进行对比,这时候他们俩因为是不同类的,一个男生一个女生,那个女生
比较的扎实。我家孩子在这种对比下,内心冲突有点多,他说压力大,老师看的都是他的缺点,没有看到他的优点。就这两个问题,一个
学习观,还有一个就是他
比较敏感,
比较在意别人的评价,但是老师指正的时候肯定是把你的缺点拿出来去进行一些分析。所以我有时候跟他说,我说那是希望你在这个点上面能够有进步。所以,这两个点我现在想请教一下陶老师怎么去做更好。
陶勇老师:其实这两个问题是一个综合的问题。你看你这个孩子,你觉得他现在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问题?

家长:我觉得是他的
学习因为有难度造成了他有压力,同时外界又抵抗不住别人对他的关注和期待,自己抗压能力又不强,所以就是这样。我觉得还是他内心缺乏了一些东西,缺乏对事情的观点,其实成绩不好的人有很多,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学好,或者说学的过程当中,学不好我们慢慢学也能学好,就是这些观点可能没有植入他的脑海,所以遇到问题以后他就会
比较沮丧,然后说自己有点笨,很无力的感觉。我觉得就是他内心不够坚强。
陶勇老师:你认为是个认知问题,是吗?
家长:我个人理解是认知问题。

陶勇老师:既然是认知问题,那么你把这个事情说清楚了不就解决了吗?
家长:因为他不是太容易接受别人观点的孩子。
陶勇老师:也就是说你其实说的很有道理,他为什么不能接受。

家长:我不明白。我有时候说我说的是正确的废话,所以我有时候事情无关紧要的时候,我们俩意见冲突的时候,我就以他的意见为主。比如说今天很冷,他说我就穿一件外套就够了。那你就穿吧,真冷了你自己会回家的。我也没有在这个事情上继续去跟他去纠结。
陶勇老师:这个干得好!但是刚才你说的他这个把
学习看得太重,是不是?但是他现在
学习上也有一定的压力,害怕自己搞不太好。是不是?那就是你必须要认清楚为什么有的同学
学习并不是很好,他仍然可以过得很好,是不是?你的孩子为什么不能做到这一点?他们的区别在哪里?
家长:我觉得他不开心,不快乐。我有时候观察过这些孩子,这些孩子脸上洋溢的是笑容,我家有点愁眉苦脸的,回来以后心事重重的。

陶勇老师:其实不是你讲的没道理,也不是他没听明白。
家长:对,我我自己也在教育工作岗位里面,所以我自己发现这个问题以后,我自己也反思了很多,因为我的身上可能也有问题,就像我刚才跟你说过,我们家孩子小学的时候可能对
学习的关注
比较多,
学习的观念没有建立得很好,我自己也反思就过这些问题。所以我现在在初中发现这个问题以后,我对他在逐步的引导,就是说我们要能够经受住成绩波动,妈妈对你的这个成绩的好坏,更多的是希望你扎扎实实的做好就行了,你每天把事情做好。但是我这个话讲完以后也有一个问题,就是说他为了着急的想期待一个好结果,他去做的时候又怕懒,所以他又不愿意扎扎实实做好,就是说他又不愿意把过程做好,那过程做不好,那结果自然也不会好。所以我现在我就不知道在这个点上面怎么去跟他沟通他的
学习观的问题。
陶勇老师:你说的都对哈,我也同意你说的都对。我相信你孩子也同意你说的也是对的,但是他就是做不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