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敦促孩子没用?真正好的提醒方式分享给大家
如果你经常性地提醒你的孩子,敦促你的孩子,但是发现成效很少,甚至还引发冲突和对抗,请先不忙走开。
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情况,原因在于你使用的是敦促的技术,而不是提醒的技术。我跟大家讲,敦促和提醒是很不一样的,敦促实际上是在不断的证明一个孩子很多事情应该做好,但是没有做好。举个简单的例子,比如说早上该上学出门了,孩子穿衣服很慢,穿鞋子很慢,或者洗脸刷牙很慢。这个时候很多家长就想要去提醒孩子搞快点,但是最后变成了敦促。他们通常会怎么说,你快点刷牙,你快点穿衣服不要
磨蹭,你看还有 10分钟就迟到了,你快一点。
大家注意,我知道父母想要提醒孩子提高效率,但是他说的方式变成了敦促,就是说你应该怎么样,我现在想要推着你怎么去做,而且你知道该怎么做,但是你就不做。所以我现在要推着你去做一件事,这就叫敦促,这就是一种逼迫。这就是一种通过否定孩子做不好事情的方式,来让孩子为了逃避父母的否定而去加快速度。当然这种事情这种做法有时候会有效果,但是长此以往,孩子就会发现我不做或者是我还是继续
磨蹭,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后果。

当然父母会骂,父母会说很难听很烦人的话,那是父母本身就烦人,好像跟这件事情没关系,大家注意。所以父母的敦促不会带来长期持续有效的做事情的效率,反而会让孩子逐渐地适应了这种敦促。
当然所谓的适应并不准确,实际上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已经降低了对自己的评价了,他已经觉得我就是我妈说的那种人,什么事情也做不快,什么事情也做不好,什么事情都得靠他们来敦促我才
能干成,这就是一个孩子生命价值降低的过程。那你说陶老师你说出了我们的错误,那有什么用啊?那得告诉我们正确的做法。好了,请先不要走开,我来告诉你正确的做法是什么。
首先我们需要的是提醒,比如说孩子穿鞋子穿得很慢,他也许就是想通过慢慢做一件事情来去达到一个目的,而不需要那么快,因为你要提高效率,要把一件事情做得更快,他需要付出更多的
努力,或者是付出更多的意志力。那孩子认为没有必要或者是不想付出,甚至是付出不了。当然父母不是不可以提醒,你可以提醒。那怎么提醒呢?你只能提醒一个客观事实,但是你说的这个客观事实并没有证明孩子不行。我举个简单的例子,你可以这样提醒,亲爱的还有 5 分钟,然后学校门就关了,亲爱的离上学还有两分钟了。又比如说晚上睡觉,我们本来说好的十点半该洗脸睡觉,但是孩子十点半的时候还在看手机。那你说到底管还是不管呢?管是不能管,但是可以提醒不是敦促。大家注意,通常的父母会怎么去说?都十点半了,你怎么还在看手机,早点睡觉!你看看他证明了这个孩子到点不按时去完成该完成的任务,说明这个孩子没有自律,然后不知道该睡觉,不知道到点睡觉,所以他不自律,
作息时间无法执行。那不就是在证明这孩子不好吗?

那更好的说法是什么呢?亲爱的,十点半了。说到这里就完了,不要再说后面的事情了,再说后面的话就是否定,否定就是伤害,就会持续,造成孩子生命价值的降低。
好了,问题来了,请问你每天跟孩子的这种互动多数是督促还是提醒?请问你的提醒是否越来越有效,还是说越来越没有用?请在留言区说出你的看法,说出你的做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