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会化连接缺失,厌学孩子的疗愈水平会很慢,这是为何?怎么应对?
孩子
厌学,先解决孩子社会化连接缺失。
在治愈孩子的过程中,我感觉到社会化连接不好的孩子很难治好,有什么好办法吗?首先,我认同这位家长的结论,就是社会化没有做好的孩子,他疗愈的很慢,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?一个正常的人,他要能够应对社会或者是应对未来生活的挑战,必须做好三大连接,首先跟父母要有好的连接,其次跟社会要有好的连接,最后是要跟内在自我建立好的连接。
我们说在青春期之前,孩子最重要的精神生命成长所需要的资源是来自于跟父母的连接。因为青春期之前的孩子是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的,他必须依赖于父母而存活,所以这个时候,父母跟孩子的连接至关重要。当然,有的孩子可能已经到了15岁、16岁、17岁,但是他的心理年龄可能只有12岁,这些孩子虽然说生理年龄已经基本成熟了,但是他的心理年龄很小。我们认为这些孩子仍然需要足够的跟父母的连接,才能够有安全感,才能感觉到他能活到成年。

光有父母的连接不太够。为什么呢?因为一个人未来要脱离父母,这是毫无疑问的,不用我们跟他讲什么道理,他自己都想要逐渐地脱离父母的控制。会爬行以来,他就开始慢慢地去做这个准备了。我们曾经听说过一句话:这个世界最伟大的母爱就是要让孩子尽早地拥有独立生存的能力,就是要斩断跟母爱的那根链锁。如果一个孩子在短时间内无法交到
朋友,无法获得广泛的社会资源,他的精神生命就很难继续发展,或者他的生命价值不能持续提高到一个能应对社会化挑战的程度,这个时候他就会退缩到家庭中去。我们说这个时候他的心理年龄就很难获得持续的成长。因为缺少社会化连接这一块,每个孩子都有自我救赎的策略。有的孩子是退缩到家庭里面
躺平,交不到
朋友,没有社会化连接,就什么也干不了,未来的人生是没有太大的希望的,那孩子唯一的希望就是父母能不能理解、接纳他?如果能理解、接纳,就
躺平一辈子,这也是一种选择。这是没有能力或者精神力量不够,所以很弱的孩子,就会选择
躺平。但有的孩子会选择去
追星,
追星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化连接?其实是一种虚拟的社会化连接,名义上是有社会化连接,但实际上是没有的,所以
追星实际上是通过一个共同的偶像来建立广泛的连接,或者是这个
追星的人,在精神上是跟这个偶像相通的。其实,我们说信奉宗教,也是一种
追星,追的是死去的人,或者追的是一个圣贤的人。而我们现实的普通的孩子追着星是一个现实生活中的明星。
所以,每一个人面对这个社会化连接匮乏的时候,他选择的道路是不一样的。我是通过去沉迷于一个事情,比如说我在初中的时候沉迷于电子技术的研究,后来是古典吉他,后来又是什么电脑编程,现在是心理学和家庭教育,这是我在某一段时间,因为我没有社会化连接的能力,所以我就沉迷于某一件事情,恰好是具有某种创造性或者具有成长性,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无限的游戏。这件事情就给我带来了巨大的生命价值,源源不断的生命价值,这就是我去解决我社会化连接缺失或者是无能的问题而采取的策略,而恰好我选择沉迷的这个方向,或者这个领域是具有创造性的,而这些东西对我未来的人生产生了积极的铺垫作用,而且在这个过程中,也带来了更广泛的社会化连接。
青春期以后的孩子,如果没有办法迅速建立社会化连接,对他来说,他就没有源源不断的新的生命价值来源,这确实是一个很要命的东西。但是为什么那些孩子没有办法像我那样去沉迷一些创造性的事情呢?我认为这是
应试教育之恶带来的一个结果。我们就以一个14岁的孩子为例,如果他没有办法建立社会化连接,那他有什么选择?大概率会选择玩手机或者看电视,或者睡觉,或者什么也不干。为什么会做这样的选择?因为他在没有办法建立社会化连接之前,精神上就很痛,身体上很累。而他的精神上的痛和累是因为在
学习上遭遇了挫败,
学习上遭遇了折磨。不单纯是社会化连接缺失的问题,还有精神上需要疗愈的问题,就是他整体的生命价值很低,没有办法进行这种创造性的
劳动的。他是没有办法的,他太累了,他要解决的问题很多,而社会化研究这个问题应该排在后面,前面还有他能不能活下来,他有没有资格活下来的这些问题都要先解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