底层思维教育官网

初中生得过且过,问题成因解读


初二男孩对学习没有主动性和自觉性,不爱运动,周末整天在家里搞学习不外出,但是没有什么效果,也没有专注力,在校自习,也经常发呆,不愿就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和父母沟通。

孩子根本就不是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。如果老跟他说学习的重要性,就是在证明他应该做到,但是却做不到,那他就不是家长心中的好孩子,很快就会完蛋。所以跟他说学习重要性这个事没什么好处。

单词不记、作文憋不出、错题整理不主动,连自己的书包和房间都不整理,乱成一团也不管,老师对他做的事情从不主动提,学校和课外班的老师说他懒,这种混混沌沌状态怎么破局?



这个孩子目前是一个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,学习也没什么意思的状态。这种状态有很多成因,就是有很多情况都可能会引发这种情况。但是看上去,这个孩子应该是小的时候,可能对自然科学、人文历史、艺术的铺垫不够,导致他在初中阶段的学习比较困难,然后没有什么兴趣,没有一件事情跟他有什么关系,都是抽象的学习,咬着牙靠意志力去学习,所以很难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。另外,我也觉得就是他对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想法,也没什么看法。我觉得他的生活应该是比较单调和枯燥的,活着没有什么太大劲。所以我很怀疑这个家庭生活是单调枯燥的,会导致他没有什么生活的欲望,没有什么生活的兴趣,这种是非常可怕的一种状态,就是活着没什么意思。

以前的孩子怎么很少有这种想法呢?因为以前的孩子,他想吃饱肚子,他想吃好的,他想用上抽水马桶,他想住高楼大厦。所以,以前的孩子为了改变命运,为了满足当下的这种基本的生理需求,他们可能很拼命,或者是有一个短期的明确的目标。但是,现在的孩子你,既不存在吃不饱这个问题,也不存在过艰苦的生活的问题,所以,他想要改变现实命运的这个想法不是很强烈。那如果说我们的生活单调枯燥,除了痛苦无聊,永远也别玩与永远做不完的学习以外,好像找不到生活的乐趣,找不到生活的意义的话,别说他,就是我也会变成这个样子。

从哪里看出他感觉生活没什么意义呢?如果一个人只是在学习上遭遇了挫败,那么他大概率在学习上可能会陷入一种困境,这种孩子总是想办法去解决他学习上的困难,而且他也不会对生活突然有那么多的放弃。但是如果一个孩子什么也不想管,什么也不想好。那我们认为这种孩子生活的动力很弱,所以这种孩子非常容易躺平,自我放弃、甚至自我了断都有可能,所以要想解决这个问题,首先需要找到问题的成因。



我不知道是因为家庭生活太单调枯燥,还是小的时候,我们说的这种教育非常非常缺乏,没有人跟孩子沟通,没有人陪伴孩子,还是说是他的精神生命脆弱,遭遇过重大的创伤而从未被解决,这些问题都有可能会引发一个孩子得过且过的状态。

 

Collect from 底层思维教育网